編者按:今年是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主席團成員、美術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深入學習《講話》內容,積極踐行《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堅持扎根人民、守正創新,奮力創作更多精品力作,積極展現美協新氣象、新作為,努力實現中國美術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繁榮發展新局面。中國美術家協會網站和微信將陸續發布專家們的學習體會,以饗讀者。
堅持人民立場,描繪新時代的恢宏氣象
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
1942年5月,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美術工作者共有21位。會后,版畫家胡一川在日記中寫道:“毛主席的講話讓我們的思想豁然開朗,許多問題都明確起來了,要提高藝術水平,首先要到人民中去”“我下了決心要真正深入到下層的群眾中去體驗生活,向群眾學習”。受到座談會的鼓舞,5月23日當晚,他就擬定了要創作的20個題材。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引下,中國文藝掀開了歷史新的篇章,為人民服務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思想上新的方向、創作上新的動力。以美術為例,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以“魯藝”美術系師生為代表的美術創作呈現出三個鮮明的特征:一是走向抗日前線,描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塑造革命英雄,表現八路軍將士和人民群眾浴血奮戰的場景。那時候的攝影是有限的,但版畫家從多角度描繪抗戰的小小的木刻版畫在前線傳播,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斗志。版畫家彥涵被稱為“最善寫戰爭的能手”,1944年,他聽到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后,挑燈夜戰,創作了木刻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使英雄壯舉廣為傳頌。周恩來同志將這套連環畫贈送給美國記者,美國《生活》雜志專門印制單行本,將這部作品介紹給西方讀者。二是深入陜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生活,表現各種新的社會風尚,例如古元的《減租會》《結婚登記》、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彥涵的《豆選》等作品描繪了根據地新的民主政治和人民當家作主的精神風貌,刻畫的人物和場景都充滿生活氣息,人物造型的身份、容貌、神志都極為生動,陜北老鄉看了都說畫的就是自己的事,展覽也辦在老鄉的窯洞里、炕頭上,深受群眾喜歡。反映抗戰和延安新風的作品還傳播到各地和海外,徐悲鴻先生在重慶看到延安木刻之后,激動地在《新民報》上發表文章大加贊揚。1949年初他在《介紹老解放區美術作品一斑》中說道:“新中國的美術,必將以陜北解放區為起點。”徐悲鴻先生是20世紀早期留學歐洲、回國后致力于中國美術教育的先驅,他對延安革命美術的推崇,從中看到美術發展的新方向,是思考中國美術如何走出中國道路這一歷史命題的結論。三是在藝術形式語言上積極探索民族民間風格,從陜北民間年畫的造型中汲取營養,把版畫和年畫結合起來,開展新年畫運動,使原來比較明顯受到西方版畫影響的風格轉為具有中國民族民間審美情趣的樣式,展現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確立了中國文藝的根本屬性,那就是表現人民、服務人民。傳承延安文藝的優秀傳統,中國美術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更加明確了文藝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追求。從油畫《開國大典》等一大批革命歷史畫、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作和作為國家形象的國徽、政協會徽等重大設計,到改革開放以來的許多優秀美術作品,都以反映人民的共同心聲和思想情感而成為美術中的經典。在《講話》精神的激勵下,一代又一代的美術工作者自覺投身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傳神寫照。像劉文西這樣的畫家,一輩子扎根陜北大地,一輩子描繪人民群眾,從早年創作的《祖孫四代》到晚年創作的百米大幅長卷《黃土地的主人》,畢其功于一生,就是踐行《講話》精神的楷模。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指出:“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號召文藝工作者“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希望文藝工作者從“小魯藝”走向“大魯藝”等重要論斷,至今仍然散發出思想的光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想和毛澤東文藝思想,與《講話》精神一脈相承而與時俱進,為新時代中國文藝把航定向,在文藝的人民性上作出了富有嶄新時代內涵的論述。2014年,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2021年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人民是文藝之母”,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人民立場,把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為時代和人民放歌,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新時代以來,廣大美術工作者弘揚延安文藝精神,立足中國大地,面向時代發展,自覺深入生活,熱忱謳歌人民,以大量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反映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描繪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偉業。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城市建設、鄉村振興、航天高鐵、抗擊疫情等各個方面的情景和故事都成為一個個感人的畫面。矗立在黨史館廣場的五座大型雕塑,以黨旗象征黨的形象,以“四個偉大”為主題的群雕以人民形象、人民群像為主體,表現黨的百年奮斗與輝煌,雕刻的270多個人物就是各個歷史時期、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的代表人物,為人民的理想、奮斗、創造和貢獻塑造了真切的形象。今天,廣大文藝工作者愈發認識到人民是歷史和時代的主人,是中國夢的探索者、實踐者、奮斗者。堅持人民立場,到人民中去傾聽人民的心聲,就能獲得心靈的感動,涌發藝術表達的激情。我們要堅定地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努力思考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描繪當代中國的滄桑巨變和社會發展的宏偉氣象,扎根中華文化沃土,進一步凝心聚力,以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為立身之本,以大美之藝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傳世之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從延安出發的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文藝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